云何「四句偈」第四
文殊師利菩薩問佛:「『金剛經』中,佛常讚歎受持「四句偈」等,
為人演說;所得福德,勝將七寶, 堆滿東西南北,
四維上下虛空布施之福。又勝初日分, 中日分, 後日分,
乃至百千萬劫以來, 以恆河沙等身命布施之福。未審云何是四句偈?」
佛言:「一切眾生, 皆有佛性, 本來不生, 本來不滅,
只因迷悟, 而致昇沈。何以故?眾生常迷不覺, 所以永劫墮落;
諸佛常覺不迷, 所以永成佛道。
若有男女, 求佛道者, 進道功程,權分四級。 號『四句偈』:
一曰:『空身』。
二曰:『空心』。
三曰:『空性』。
四曰:『空法』。
云何『空身』?
身是父母所生, 亦具父母息氣,九孔常流種種不淨,
四大假合, 終須敗壞。有智男女, 知身是幻, 未死之前,
當死一般。 借此幻身, 學佛修行,名:『悟身空』一句偈也。
復觀自心, 非生非滅, 最聖最靈, 遇境似有, 境滅還無;
令吾真心, 常覺不昧, 不隨妄想流轉, 但依真性主行,
名:『悟心空』二句偈也。
復觀自心, 寂然不動, 感而遂通,變化無窮, 威靈莫測,
明明了了, 自覺自知, 靈靈寂寂, 無為常為, 名:『悟性空』!
三句偈也。復觀如來, 所說經法, 皆是方便,引導法門,
如水洗塵, 似病與藥, 今證心空法了, 病退藥除,
名:『悟法空』四句偈也。
此四句義, 乃是超凡入聖, 進道之門路; 三世如來,
從此成佛; 十方菩薩,依此進功。所以者何?悟得初句意,
依義修行, 便證『預流須陀洹果』。
悟得二句意, 依義修行, 便證『一來斯陀含果』。
悟得三句意, 依義修行, 便證『不來阿那含果』。
悟得四句意, 依義修行, 便證『無諍阿羅漢果』。
此四句偈, 大開諸佛道門, 受持讀頌, 為人演說, 能令聞者,
悟佛知見, 成佛無疑。是故得福, 勝前七寶,身命布施,
所得福德, 百千萬億, 不及其一。
原文白話:
文殊師利菩薩問佛說:「在『金剛經』裡面,佛陀常讚嘆說,
如有善男信女,發廣大普濟之心(深切無私利濟一切),
秉受親持此經的四句偈
(『悟身空』『悟心空』『悟法空』『悟性空』),
還要為人演說(以身演化說明),
使人見性(見到人類原本不變的如實真心),
他所得的福、德;遠勝過將七寶
堆滿了東西南北四維上下的虛空裡,
這麼多的七寶,用來佈施,所得的福、德還要多。」
受持四句偈,又勝過。一日之間,
早晨(初日分)、中午(中日分)、晚上(後日分),
甚至經過百千萬劫以以來,這麼久的時間,
若每日三時,用盡等同於恆河的沙數,
那麼多的身、命都用來佈施,
所得到的福、德還要多。不曉得這四句偈是什麼呢?」
佛說:「一切眾生(眾多有情生靈),都有佛性。
這佛性本來就有,
不曾生也不曾滅。只因,有人迷失,也有人開悟;
因開悟,而上昇極樂清淨之地,因迷失,而沉淪苦海深淵。
為什麼呢?因為,眾生常迷失。迷失自心,而不自覺,
所以才永遠沉淪,墮落在苦不堪言的苦海之中。
諸佛則恆定持穩的,時時體悟察覺自心,
不使迷失這原本清淨的心靈,所以能永遠成就佛道。
如果,有善男信女,想求這清淨的覺佛之道時,
其必修的課程可分為四個部份;即『四句偈』。
首修者:『空身』,第二階段即第二句偈:
「空心」,第三階段及第三句偈:『空性』
,第四階段及第四句偈:『空法』。
什麼是『空身』?我們這個肉身是父母所生,
當然也具有父母所遺傳的氣息,
身上九孔:眼、耳、鼻、口、兩便道,
常常流出不清淨的液體;
這肉身是四大假合:地、水、火、風假合成的臭皮囊,
終究還是會有壞滅的時候。
有智慧的善男信女們,都知道這個肉身屬於幻化的,
也知道在還沒死沒壞滅之前,就當這肉身已經死了來看待。
不會貪戀這肉身的享樂;
且能藉這幻化的有形肉身來學佛修行。
即『悟身空』之義。這是第一句偈。
接著,進入第二階段的修程,
觀照自己赤子的真心,如實的本性。
這真心是不生不滅的,最神聖也最靈妙。
遇到順逆情境時,心中了了分明,
似有物(順逆情境)在;境滅時,清淨無餘,
依舊還原本來空無的清淨心。
修佛(覺)的人,要使自己的真心,
時時常覺照,務使心靈保持清淨寂然,
不為外境所擾,昧自清淨如常的心腦,
萬勿隨著不實的妄念習染而流轉,
一切時中,只依「真性作主人」行持。
此即為『悟心空』。
這是第二階段的修程即第二句偈。
進而第三階段的修行功課;
靜觀自己的本性,在無事的時候,
是寂靜適然持穩不動的,
在因應變化的事物時,因覺知立時感而遂通。
這能知能覺得心靈其妙用,是變化無窮,威靈莫測的。
對於自己內在的身心和外在的一切順逆境與萬法,
都是明明白白,清晰明瞭,
自覺自知的。靈的本體雖然寂寂無為,
然而,靈的妙用則靈靈常為。
能夠這樣來觀照自性,即是『悟性空』。
這是第三句偈,第三階段的修程。
再看「如實而來」的覺者,所說的種種經歷,
與所經歷後而說出經歷過程的語言(法語),都是為了方便,
內外在有情的一種引導法門,
能說出、所說出這如實經歷的心路歷程;
好比,用水洗塵,就像是治病施藥一樣,使得後來學行的人,
也能親證體悟「自心空靈,萬法皆了」的境界;
至此,病已退,藥也除之時,
就叫做『悟法空』 。這是第四段的修行功課即第四句偈。
這四句偈,乃是超越凡心入聖流,進道的門路。
無論過去、現在、未來這三世如來,都是借此而成佛的。
還有十方一切菩薩,莫不依此『四句偈』,而進修成功的。
所以說,只要能夠「體悟,領悟,覺悟」到第一句偈的含意,
依照這真義實實在在的去修行,就能證到『預流 須陀洹果』。
能夠「體悟,領悟,覺悟」第二句偈的含意,
依照其真義,如法修行,
就能證到「一來 斯陀含果」。
能夠「體悟,領悟,覺悟」到第三句偈的含意,
依照其真義,如法修行,
就能夠證到『不來 阿那含果』。
能夠「體悟,領悟,覺悟」
到第四句偈的含意,依照其真義如法修行,
就能夠證到『無諍 阿羅漢果』。」
這『四句偈』,【大開,諸佛進道之門】。如有善男信女,
不但能自己受持讀誦,且能為人演說教人如實作的方法,
並使聽到的人,開悟..佛的知見,這樣於人於己兩兩受益,
必然成佛無疑。所以說他所得的福德,勝過前面提到的
「堆滿十方虛空的七種寶物,用了百千萬劫的時間,
一日三時以等同恆河沙的身命佈施」,
所得的福與德。兩者相較:
懂得受持『四句偈』的福德若有百千萬億,
那麼七寶與身命佈施的福德,則不及其一。」
說明 :
「七寶」:既 金、銀、琉璃、琥珀、珊瑚、硨磲、瑪瑙。
「恆河沙」:恆河,是印度大河。兩岸多細沙。
佛陀說法之時,常常以恆河的細沙用來比喻最多之數。
「九孔」:又叫「九竅」。
既人的 兩眼、兩鼻孔、兩耳、一口,大小二便道。
因他們常留不淨的液體,也叫做「九瘡」。
「四大」:地大、水大、火大、風大。
地:以堅硬為性。
水:以潮溼為性。
火:以溫暖為性。
風:以流動為性。世間的一切有形物質,都是由這四大所造。
例如,人體的毛髮爪牙,皮膚筋骨等,是堅硬性的「地大」;
唾涕膿血痰淚便利等,都是潮濕性的「水大」。
溫度暖氣是溫暖性的「火大」。
一呼一吸是流動性的「風大」。
「無諍」:安住於空的道理,而與物無諍。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